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愛的洗禮

近來和親朋好友們聊天,經常表露出對慈濟的讚佩,他們說我已被慈濟洗腦了。

十多年哲學的養成教育,我們的學習背景是數十位哲學家作後盾,理應是我們去洗別人的腦,而不該是讓人洗腦,除非我們多年的哲學訓練是失敗的。特別我近來授課的重點之一,也在於教導如何思考,時常鼓勵同學們獨立思考,作個不受人惑、不隨波逐流的人;而如此「以法為師」、「依法不依人」,已然成為我性格的一部份。

因此,與其說是一種「洗腦」,毋寧說是一種「洗禮」。

洗禮,在宗教上有特殊意義,如佛教的「浴佛」,乃紀念釋尊的誕生,遙想佛出人間令五濁眾生遠離塵垢,同證如來清淨法身。而基督宗教的皈信儀式稱作「受洗」,象徵著新生命的開展,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安身立命於至高者的信仰中。同樣的,我身處在慈濟中,時常感受到愛的力量,讓我的身心變得柔軟,心中多一份平靜、溫暖和喜悅,而這是過去只重理性思辯的我較少感受到的。

因此,所謂「洗腦」之說是不成立的,而是一種「洗禮」,相信廣大的慈濟人所經驗到的也是如此。

事實上,我對慈濟觀點的表達,有時因人而異,而可說有兩面手法。面對非慈濟人,我皆以高度肯定和讚揚的方式表達我的理解,甚至有人提出懷疑或問難時,我都會據理辯護、解釋,以正向而公允的態度提供思考的觀點。但對於慈濟自己人,由於是自己內部的人,我可能就會從另一個角度來想問題,多一些深刻的反省,而這或許也是學者性格使然!

我清楚知道我們慈濟不喜歡用「批判」二字,因此「反省」或許是一個合宜的字眼。而這樣的反省,絕不等於批評、否定,更不可能是一種漫罵,而是希望能夠追求更好;西方文明重視的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立意也在於此,

我只是個學者,明確知道自己的限制,這輩子除了讀書、教書、寫書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才幹。但和許多的學者不同的是,我有我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理想,而且堅定的護守著。

我作為一位佛弟子,深受太虛及印順兩位大師的影響,華人佛教的發展是我所關注的;而今身處慈濟,就把這個希望放在慈濟上。也因此,我希望慈濟強大、希望慈濟綿延千年。慈濟是佛教之光,我從她身上看到華人佛教復興的曙光,而我也很感恩能和大家一同見證此歷史時刻!(佛教慈濟大學 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助理教授 林建德)

刊於《慈濟月刊》522期

原標題「洗腦與洗禮」經月刊編輯而為「愛的洗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