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以法為師」的理性精神

信仰與理性兩者之關係一直是宗教哲學探討的問題之一,如對天啟真理的掌握是否可藉由理性達成,還是必須透過信仰?或者,兩者必須兼而有之,但其中是信仰優位於理性,還是理性先於信仰?──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謂人人言殊。但對我個人而言,理性在我的信仰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時常自期能「以法為師」,把真理當作真正的老師。

當代著名的靈性大師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1895 –1986)曾說:

All authority of any kin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hought and understanding,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evil thing. Leaders destroy the followers and followers destroy the leaders. You have to be your own teacher and your own disciple. You have to question everything that man has accepted as valuable, as necessary. 姑譯如下:「任何的權威,特別在思想和見識方面,乃極為毀滅、有害之事。領航者毀壞追隨者,追隨者毀壞領航者。你必須是你自己的老師、自己的弟子;你必須質疑被人認定為有價值、必然的任何事物。」

看到這段話時,內心相當震懾,也十分認同所說。真正的良師是帶領你不斷去質疑、反思及自我覺悟,而不是一昧地讓你依賴、崇拜,成為情感寄託的對象。

但人畢竟仍是情感的動物,理想上、理論上如此,實際上未必能照作;而神聖、超越的道理落於凡間,被一般人所理解和傳佈(「世諦流布」),也不免衍生不同的問題。因此在所謂靈性導師或精神領袖往生後,我們常可見到追隨者的悲慟莫名,亦可見生死學大師驟然而逝,後生晚輩們跟著神魂不住,日夜劇烈的沉痛、哀傷。而這些以靈性教導或生死學傳授的先驅者,在遇到弟子們對其離去的難受及百般不捨,又會作何感想呢?

任何讓弟子或學生起強大依賴感的師父或老師,未必能算是明師;特別那些因弟子或學生的前簇後擁而引以為豪者,更不適為人師。真正的明師,乃能引導或協助他們獨立的自省,不斷地去依戀、去執著,包括破除對他自己的依戀和執著;否則以盲引盲,就如同克里希那穆提說的,領航者毀壞追隨者,追隨者毀壞領航者。

佛經上說:「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異洲不異依。」表示在求道、學法的過程中,要依靠自己、依靠真理,而不要依靠自己和真理以外的任何事物;我想這也是佛教信仰之可貴所在。而這不只是佛教如此,孔子的「當仁不讓於師」以及亞里斯多德的「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等,都表達了自貴、自尊的理性精神,而值得我們的效法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