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食氣養生

2016. 2.18 Thurs.
食氣養生
今天看「食氣者」(breatharian)之視頻訪問,提到「食氣」有許多好處,如降低百分之八十的食量,減少睡眠百分之三十,每天空出三四個小時,節省飲食花費等,甚至還有助於調節生理機能,治療各種難治之病等。
古代就有「辟穀」之說,「辟穀」的同時也要「食氣」,其中「辟穀」重於「瀉」,「食氣」則強調「補」,故有所謂的「食氣養生」、「服氣療病」等;在《淮南子》也說:「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等。
但這如何可能呢?食氣者認為補充能量的來源除了食物和水以外,還包括陽光、空氣等,但我們都過於強調前者而忽略後者,而這些不食或少食的人卻善於吸收日月精氣,來滋養身體的需求,維持生理機能之正常運作,成為名符其實的「植物人」。
據說他們呼吸時,汲取氧氣的比例(或所謂含氧量)比一般人高出百分之五十,使得他們不會感到飢餓,因此也不需要太多食物,實現所謂的「氣滿不思食」。在此同時,他們強調心靈的力量,重視精神鍛練,如此才能降低食物欲望,乃至一切外在物質的依賴。
在他們看來,吃東西僅是一種生活習慣,逐漸變成一種依賴,乃人類文明日積月累所形成的一種後天文化,也成為社交手段的一種形式。因此他們主張重新設定(reprograming)人類的生活,人不需要吃到三餐依舊能維持健康,只要食氣量夠多、夠大,仍舊可以精神奕奕,體重也未必會減輕。
另外,這也和一個人的自信或意志力有關,愈是信心不足的人,愈需要仰賴外在的滿足,包括食物亦然。反之,若對自己充滿信心,精神力強大,食物所需也會減少。他們認為,適當地保持飢餓,有助於提昇一個人的清醒度和警覺性,而可視為是練心修心的良方。
不吃東西可以活得很好,甚至活得更好,讓人心生嚮往,甚至躍躍欲試。不過我想我先調整我吃飯時心不在焉的壞習慣,從慢食、帶有覺知的飲食(consciously eating)開始,再循序漸進體驗少食不食的可能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