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學者風範

學者風範

昨天公佈余英時院士為首屆「唐奬」漢學項目的獲奬人;余先生是從事歷史(思想史)研究,與我的研究關注有些差距,所以他的著作我尚未正式接觸,所以也無法做任何評論,但從新聞報導中,余先生幾個觀點和作法我覺得是可以記起來的。

獲知得奬後,余先生接受媒體採訪,謙遜表示「愧不敢當,承受不起」,還說:「做學問的人不能被名利權勢所絆」、「不能靠獲獎承認自己」等,謹守學者平淡平常的處世風格。

余先生多以中文寫作,認為英文有時無法完全表述史學真正意涵,許多研究德國、法國、意大利歷史者,最後都必須回到自己的語言中,除能找到原始珍貴的史料,其撰述成果也最能真實呈現。而且,以中文寫作,能使中文成為國際接受的「學術語言」,而今他的努力讓西方暨國際學界肯定,亦可證明此點。

此外,王汎森院士指出,余英時和廿世紀專業的歷史學者相當不同,在於他的史學研究背後,有著非常廣大的文化關懷,著述常與現世社會息息相關。換言之,他的研究不是純粹為知識本身,而且還有很深的人文關懷和文化理想,這不是一般「學究型」學者能相提並論的。而「唐奬」之漢學奬的設立,就是考慮到全球重科技、輕人文的風潮,其中東方人文更受到漠視,因此希望透過漢學獎鼓勵漢學發展,讓東方思維對人類未來提供解答。

再者,朱敬一院士表示余英時的學術格局寬廣圓融,對比近幾十年,人文學領域受到「科學」研究方法影響,也漸走向「狹小主題、制式方法、迎合流行」的取向,越來越沒有詩書寬大的人文氣息。我覺得朱先生此語切中時弊,值得現今人文學者所省思。
     
記者最後追問余英時給年輕人的建議,他箴言一句:「認真工作,簡單生活」,我想此為學者風範做了最佳註腳!林建德寫於花蓮歇心居 2014.6.21

相關報導:

唐獎漢學獎 首屆得主余英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