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厚積薄發

2015.11.24  Tues.
厚積薄發
美式教育都期望年輕學子展現自己最優異的一面,例如申請美國大學、研究所等,要把自己的「豐功偉業」都列在個人履歷上,除學習成績外,還包括擔任社團幹部、參與競賽得名、特殊獲奬紀錄等。

過去我也相信這一套,認為毋需接受「溫、良、恭、儉、讓」那一套,盡其所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本事,以至於有些恃才傲物;如今想來覺得可笑,甚至對這種美式作風感到厭惡。

我想這也是很多國家(如歐洲人)不喜歡美國的原因。美國人太強調競爭、鼓勵競爭,也因為汰弱留強,使得美國人才輩出,國力因而強大。可是這種競爭導向的文化,亦常讓人感到壓迫或不舒服。

此因競爭而力求表現,所易帶給人的負面觀感,在學術圈亦復如是;如楊振寧所說,時下年輕的科學家都太有野心、太具侵略性(aggressive),反而是具有「中國君子之風」(大概是敦厚平和之意)的科學家才讓他敬佩。

誠然,現在年輕人多受美國文化標準影響,包括我過去也是,可是這幾年深切反思之後,覺得大可不必如此。相對的,飽滿的稻穗總是低垂的,最優秀的人才反而是謙沖自牧,生活與為人皆平淡平實,如愛因斯坦即是一例。

包括楊振寧本身也是儒者風範,看不到一股傲氣或霸氣,反從談吐中顯露文人雅士的氣質。如他談物理之美,以歌德式教堂比喻之,認為物理學中充滿著靈魂美、宗教美及最終極的美。

這樣以「美」為嚮往的為學態度,已然進入一種人生的化境,如張潮《幽夢影》所說「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之高段境界。相對的,那些求表現、求勝利的學人,不過是「隙中窺月」,最多不及於「庭院望月」。

除楊振寧外,余英時亦為一讀書人的典範,維持一貫的謙遜低調,而且淡泊名利。即便他們都名滿天下,而且都在美國的學術環境中成學、發展,但始終沒有沾染凌人氣勢,而保有溫文儒雅的書卷氣。

東方人靜水深流、厚積薄發的文化調性,在今日仍有可貴價值,表面上看起來柔柔弱弱,不堪一擊,但實際上卻是底蘊紮實,內力深厚。

以上是我從楊振寧、余英時兩位老先生身上所看到的啟示,盼以此自許自勉,也與年輕學子共勉。

相關報導     

  楊振寧追求的「最終極之美」

相關文章

平靜安適
2015. 11. 24 林建德寫於花蓮中觀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