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走出憂鬱

2016.3.1 Tues.
走出憂鬱
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長期低落並非常態,而卻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一般稱之為「憂鬱症」。這樣心理的疾病不像身體一樣,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卻又無時無刻困擾著生病的人,苦不堪言。

除了看醫生接受治療,適時適度服藥外,以下七點或可供參考:

一、病人要有病識感:
病人要知道自己生病了,知道現在的自己只是暫時的,勇於去接受和面對,相信自己終會有走出來的一天。

二、家人給予完全的支持:
此時家人耐心的傾聽和陪伴,溫暖的慰藉與鼓勵,都是相當必要的。一方面引導積極正向思考,另一方面不要用常人的思維方式要求病人;太多的責備、不諒解都無濟於事,反而增重病情。

三、病人要保持放鬆:
鬱鬱寡歡,憂心忡忡,是因為操煩太多,把自己繃得太緊。此時要經常告訴自己放下、放空,把一切拋到腦後,愈是鬆柔愈能讓自己恢復。

四、培養好習慣:
生病是一個契機、一個轉機,重新檢視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生活。多聽輕音樂平復心情,保持運動流汗的習慣,乃至閱讀、書寫、歌唱、靜坐、瑜伽等,都能安定焦躁不安的靈魂。

五、要按表操課:
每天生活作息要自我規定、約束,要求自己必須完成哪些事項(「定課」);如今天有沒有運動、有沒有正向思考、是否發現身邊人的優點並讚美之、有沒有寫(心靈)日記等。生活儘量維持規律,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心靈的安定;而且保持恆心作「定課」,也是一種心力的訓練。

六、注意身體狀況:
身心是相關的,心理的疾病很有可能是身體因素造成的。以我自身為例,過去腸胃功能失調時,心情也跟著沮喪(據說腹部是「第二腦」,影響血清素的分泌),容易負面思考;最後是透過(椰子油)排毒,身心精神才又恢復起來。因此多注意身體狀況,多鍛鍊身體,氣血循環好,自然而然增加耐力和抗壓性。

七、多向內觀照:
生病是上天賜予良機去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大多數健康的人不知道自己問題所在,總是為所欲為,可是當生病就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所以生病是走上內在修煉的開始,如去感激曾經對你有恩的人(感恩心),去懺悔過去種種的不是(懺悔心),用另外一種心境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很可能因一場病而變得更美、更好。

心理疾病的人有苦說不出,在生活緊張、競爭的社會中,這樣的人口將愈來愈多;沒有發病的人要事先預防,發病的人要正向面對,積極處理,相信天下沒有過不了的難關。

2016.3.1 林建德寫於花蓮中觀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