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

2016. 9. 30  Fri.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
數天前拙文<寄情於書本>,表示做學問的人要把心思安放書本;但我想這裡書本的意義,未必限定於書桌、書架上有形的書,還包含人世間一切所看、所聞,都可說是書本的可能意義。如張潮《幽夢影》「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或許貼切表達這樣的意境。

年輕時我喜讀林清玄的書,他以一顆敏銳易感的心,記述生活體驗的點滴,文章中透露出從容和閒適,感覺這真是美好的生活。包括現在看蔣勳寫他在台東池上駐居,在幽靜心境下書寫所感所悟,亦覺得那才是「人」的生活。

在我看來,這些作家、藝術家過得即是一種「閱讀」生活,只不過不局限於書本的閱讀,而是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大自然之間的任何經驗,都是閱讀的一類。「萬物靜觀皆自得」,只要心夠安靜,周遭一切都有待我們細細沈思、品味。

書是工具,不是目的,讀書是為了豐富我們的生命,而不是讓生命變得貧乏、枯萎。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所指雖是讀書不應不疑,但我想或也可延伸,提醒我們不應過於依賴書本,乃至成為一「書呆子」,讓自己的世界更加封閉,倘若如此那倒不如不要讀書。

知識可以從書本上習得,但智慧只有從人事的互動中謀取,我想證嚴法師暨慈濟人強調「做中學、做中覺」的路數,或亦契合這樣的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