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減法思維

2017.2.15  Wed.
減法思維
大多數人都習慣於向外追求,只在意自己沒有的,卻忽略所擁有的。減法思維其一是要人精神內轉,不但「戒之在得」,且反觀自己有些什麼。

禪宗祖師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這也是一種減法思維;「修道」不在於「得」,卻在於「捨」,「求道」其實上是「不求之求」。

一如我們想放鬆,但若是用很努力、很積極的方式來放鬆,這樣的放鬆本身即是不放鬆,反增加更多壓力;相對的,自然而然的放鬆,沒有任何得失心,或者禪宗所說的「平常心」,這才是真正的放鬆;沒有方法的方法有時才是最好方法。

又例如一個運動員在球場上,不要一心想打敗對方奪得冠軍,而是告訴自己不要輸。因為愈是想贏,心境愈難平復,難以正常表現,反不能發揮應有實力。

在物質欲望充斥的生活中,減法思維有提倡的必要。如現今台灣很少人營養不良,反而多是營養過剩,吃出一身病來。因此,可自我提醒三餐吃飯不在於求飽(如孔子所說「食無求飽」),而在於不餓;真正的美食家其實都吃得少,正因為吃少才能細細品嚐、深深品味,重質而不重量。

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獲得更多,而在於想要更少(the secret to happiness is not in getting more but in wanting less),這是減法思維的特色,相對於加法思維易讓人貪得無厭、讓人不快樂,減法思維讓人看有不看無、讓人知足,也因知足而感受到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