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活的哲學

2017.2.22  Wed.
活的哲學
勞思光在<中國哲學研究之檢討及建議>關心如何使中國哲學成為「活的哲學」;勞先生說:「我們可以將中國哲學看成「已死的哲學」或「活的哲學」。若是當它是「已死的」,我們可以滿足於哲學史的研究。若是當它是「活的哲學」,則哲學史的研究只是我們瞭解它的必要工作,而中國哲學的研究不能停在這一個層面上。」(見《虛境與希望:論當代哲學與文化》,頁4。)

所謂「活的哲學」是能就特定問題參與討論;如面對強勢的實證主義哲學路數,包括自然主義、科學緊密掛鉤的物理主義,東方思想影響下的哲學家會有什麼反應呢?如此以「活的哲學」,來期盼古代傳統哲學對現代社會產生貢獻。

「活的哲學」的立意我完全同意,古代哲學不應只是「考古」,而應與時俱進,與現代學科結合,發揮利濟人群的實效。

然而,「活的哲學」的意義,不當只是知識的探究,還有親身實踐的可能、可行,亦即所謂「親知」(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的重要。換言之,現在的哲學界都是理論思辨、論究居多,卻很少反躬內省切身力行,但這卻是中國古代哲人最主要的關注。

好的哲學被較差的人學到,這好的哲學的傳佈也會變差。相對的,如果作中國哲學的人有一定道德期許,乃至身心修煉的體驗,如太極拳、靜坐、氣功等,談出來的哲學將更有力道,從中才足以見識、乃至見證到中國哲學的魅力。甚至不只是練拳、練氣、練功等,還包括書法、國畫等書道藝術,如同古代讀書人琴棋書畫之陶冶修養等。

哲學除玄論發想外,應該也要做得出來,東方哲學更是如此,而少講自己做不到的,否則侈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云云,或當感到慚愧才是(如我自己就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