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少子化」時代大學老師應有之覺悟

2017.3.15  Wed.
「少子化」時代大學老師應有之覺悟
日前大學繁星推薦放榜,不少大學系所缺額創新高,計有128校系掛零。「少子化」時代來臨,各公私立大學招生困難,即便招到學生,素質也參差不齊。

如此,大專院校老師們的「籌碼」愈來愈少,過去學生「拜師求學」的景況不再,反而是老師「拜生來學」,老師們也要當起推銷員拜託學生來學。

然一波又一波招生上的瓶頸,大學教師除嚴陣以待外,自身心態也需要調整,重新看待師生的互動關係。

可以想見大學生素質不若往昔,即便學業成績不盡理想,但求學心態當不可怠慢。某種意義而言,學生「形式上」若已滿足要求,如到課率、課堂表現、考試及作業繳交情況等,皆依照規定來,雖然在專業知識上未必足以和「頂大」學生較量,但在人品暨學習態度上當有一定可取之處。

除非是在國立大學任教(特別是「頂大」),同學對知識富有熱情,有心專研高深學問,否則難以用嚴格標準要求之。相對的,多數大學生背景不足,亦在於他們本不是以學問或學術自期,過度要求、苛責不只無濟於事,甚至適得其反。

特別像我屬於人文學科,理應多一點「人味」,除了知識傳授外,還有人生意義的探索暨安身立命,而未必只是純然追求學問,如此品格教育也成為評量學生的指標之一。

此外,為了招更多學生、作出口碑,避免學校倒閉,老師這行業某種程度也轉為「服務業」,老師們的「服務」品質相對重要。即就現實而言,各大學力求轉型,老師的角色扮演亦當改變,如從「從上到下」的「教導」關係,轉為「常相左右」的「陪伴」關係。

總之,「少子化」時代到來,大學老師應有之覺悟,一是善待學生,各大學要加強「服務」,尤其是教學服務品質,第二是專業知識上可要求則要求,不可要求則退而求其次,力保學習暨做人處事態度之值得稱許──「縱不識一字,亦須還我堂堂正正做個人!」宋儒陸九淵即是這樣說的。

本文刊於 即時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