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幸福佛學」之可能

2017. 11.19  Sun.
「幸福佛學」之可能
佛教說「人生是苦」、「人生有苦」,但談「苦」的背後實是為了實現喜樂,乃至於「極樂」;因此相對於「苦」,佛教徒應當多談「樂」,使能快樂學佛、學佛快樂,如此我突發奇想建構「幸福佛學」或「佛教快樂學」之可能,作為「應用佛學」的一部份。

如果有機會作一專著論述,或許可藉以下章節安排來鋪陳這樣的構想:
一、苦的認識:未知苦,焉知樂?
二、心的訓練:平靜是幸福的第一步
三、智慧第一:看得破、想得開、放得下、沒煩惱
四、慈悲為上: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佛教把幸福的達成緊扣在「苦」的反思上,因此首章談「苦的認識」;而「滅苦」方法則以「止觀」為要,因此二、三章分述此「定慧」二學;而大乘菩薩除了自己的解脫外,更重於一切苦難眾生的解脫,「大悲為上首」,因此第四章談菩薩的「慈悲」。

大乘行者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若以此「苦樂」思維轉用之,或可以修訂為「上求喜樂,下化苦痛」──向上追求佛道的智慧果實以圓滿人生的喜樂境界,向下不只轉化自身苦痛,也度化芸芸眾生遠離苦痛,同登於極樂的彼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